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 >> 简介

简介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实施专业教育的重要依托,但在实践过程中存在校热企冷、合而不融,研发薄弱、引领不足,供需错位、服务不强等问题。面对上述困境,现代产业学院即成为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内涵式发展的主要实现载体。

为响应国家交通强国战略以及区域交通运输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我校聚焦交通物流行业,协同平阴县人民政府、山东省交通与物流协会、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以“政府引导、学校主导、企业主体、协会指导”的“四方协同”机制为核心,共建交通物流现代产业学院,自2017年起经3年筹备,2020年正式组建成立,2021年完成建设,2022年获批省级产业学院。经过8年的建设及实践探索,重构产业学院运行模式,解决了传统产教融合中“主体协同弱、教学转化难、生态可持续性差”等生态体系构建核心问题,共同打造了“目标共定、平台共建、课程共研、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的产教融合生态体系,形成了可推广、可复制的现代产业学院生态体系建设范式。

成果已获校级特等奖推荐


本成果共实现三项重大突破:

一是产业学院治理模式创新。创立“政-校-企-协”四方协同的生态化治理模式,建立三级管理体系与利益共享机制,确立契约管理、动态调整、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消解多元主体协同的制度壁垒,实现多元主体深度融合;

二是培养体系重构。开发“基础能力-专项技能-项目实战”三阶递进课程体系,建设智慧仓储实训基地、物流实训实验室、交通控制实验室三位一体实践平台,打造“课程开发-平台支撑-师资培育-实践教学”四维联动的育人生态。

三是提升服务产业能力并构建反馈生态。针对产教融合缺乏产业反馈、自我优化机制和可持续动力的问题,通过深度产学研合作,近三年承担横向课题150余项,获发明专利70项,累计经费超4000万元,编制地方标准4项。同时构建了基于产业评价的反馈优化机制,形成“需求-培养-反馈-改进”闭环,实现了产教融合生态的自我演进和可持续发展。

本成果聚焦交通物流产业学院产教融合生态创建,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一是产教协同壁垒:目标与机制错配

高校与企业因目标诉求、运行机制及管理文化存在结构性差异,难以深度协同。高校重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企业追求经济效益与市场响应,双方诉求不匹配,制约产教融合从形式合作走向实质融合。

二是教学资源脱节:内容滞后与实践薄弱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未能及时跟上产业技术发展,部分课程设置落后于行业实际,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存在明显脱节。实践环节缺乏真实生产环境支持,实训项目与企业实际脱节,导致学生实践创新与复杂问题解决能力不足,难以满足岗位要求。

三是融合生态脆弱:反馈缺位与持续困难

现有融合模式多依赖项目或政策推动,缺乏以市场反馈为导向、具备自我优化能力的可持续机制。合作中缺少系统化成果转化与反馈闭环,资源未能高效整合与循环增值,生态呈现短期化、碎片化,制约整体效能与适应性的提升。





官方微信 官方微信

快捷导航 / Shortcuts

版权所有 © 山东交通学院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

长清校区:济南市长清大学科技园海棠路5001号   邮编:250357 电话:0531—80687416

官方抖音官方抖音
网站总点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