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导师基本信息
白翰,男,1984年,工学博士,三级教授,现任山东交通学院综合交通研究所所长、山东公路学会交通工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山东正衢交通工程研究院院长、山东省城市文明畅通提升行动专家组分组长,泉城“5150”领军人才。主要从事交通控制、交通安全、交通系统规划、交通组织优化等领域的社会服务与科学研究,发表SCI检索论文4篇,EI检索论文15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4项,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研究课题7项、市厅级课题12项,负责宏观综合交通规划类项目50项,交通组织、交通控制、交通设计类项目143项,参与指导区域交通整治点段近千处。
二、培养团队介绍
团队采用研究所(综合交通研究所)培养模式,迄今共培养了12届共计55名硕士研究生,现有指导教师8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3名、工程师2名,形成了结构合理、科研氛围浓厚的研究生培养梯队。团队注重学生纵向学术研究和横向实践的全面发展。与国内东南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长安大学等行业知名院校知名学者共同培养学生学术研究能力,同时依托山东正衢交通工程研究院的丰富实践资源,构建了全面完善的项目驱动式工程实践专业素养培养体系,团队毕业生一致得到了各大高校、研究设计院和相关政府单位的一致好评。
团队导师介绍
姓名 |
单位 |
职称/职务 |
研究领域 |
白翰 |
山东交通学院 |
教授/院长 |
交通控制、交通系统优化 |
郭延永 |
东南大学 |
教授 |
智能交通控制相关领域 |
赵亮 |
山东交通学院 |
教授/实验中心主任 |
交通安全相关领域 |
丁红亮 |
西南交通大学 |
副教授 |
低空智慧交通相关领域 |
魏田正 |
山东交通学院 |
副教授/副所长 |
交通生理与心理相关领域 |
蔺庆海 |
山东交通学院 |
副教授/副所长 |
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相关技术 |
王修光 |
山东交通学院 |
工程师/所长 |
交通规划领域工程实践 |
王博 |
山东正衢交通工程研究院 |
工程师/工程中心主任 |
交通控制与设计领域工程实践 |
三、团队负责人代表性成果
1、行业影响力
主持编订了《山东省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实施办法》、《济南市城市道路施工作业交通组织设计规范》、《济南市建设项目出入口交通组织规范》、《山东省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山东省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山东省道路交通信号配时运行管理指导意见》、《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应用工作指导意见》等7项行业规范标准。创办山东交通学院综合交通研究所、山东正衢交通工程研究院,形成了省内基本全覆盖,省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以公安交管业务为特色的权威机构。发起并组织了“畅通百城·平安山东”大型公益活动,主办了全国首届交通组织精细化论坛,并先后组织了7次山东省公安交警技术骨干培训。
2、代表性论文、专利、横纵向课题
学术论文方面,发表了多篇高水平论文,包括以《Cooperative Efficiency Evaluation System for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Facilities Based on the Variable Weight Matter Element Extension》为代表的4篇SCI检索论文,以《Locating Speed Limit Signs for Freeway Tunnel Entrance and Exit》为代表的15篇EI检索论文;
发明专利方面,申请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以《道路交叉口交通信号灯信号配时优化方法及系统》为代表的19项专利已获授权,另有以《一种左转车道车辆调控方法、设备及介质》为代表的8项专利进入实质审查阶段;
工程实践课题方面,承担了以《山东省综合交通中长期发展规划》、《青岛西海岸新区交通组织规划》为代表的50项交通规划类课题,以及以《济南市城区交通信号跟踪优化设计》为代表的143项交通组织设计类课题;
科学研究课题方面,主持或参与了以《数据驱动的城市快速路交通一体化诱导与协同控制》、《混合增强智能“交通大脑”新架构及关键技术研究》为代表的20项纵向科研项目。
3、科研获奖
2023年12月,基于全息感知的交通信号控制优化,山东公安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020年9月,分区拓展式信号控制系统,山东公安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19年8月,交通控制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山东公安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018年1月,城市干线协调控制可靠性评价体系研究,山东公安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2018年1月,公路与城市隧道照明节能关键技术,西安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16年12月,基于VISSIM仿真环境的城市交通管控优化研究,山东公安科技进步奖,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