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概况
智慧交通系立足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工程的深度融合,培养适合交通强国发展所需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本系根据国家和山东省智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要求和人才需求,设有智慧交通本科专业,属于国家首批智慧交通专业、突出“人工智能+交通”特色的新工科专业。原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于2016年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建设重点专业群骨干专业,是我校专业评估A类专业、省级产业学院重点建设专业。专业具有交通运输工程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授予权。
二、人才培养
智慧交通专业按照学校确定的“培养交通事业一线有成长力的工程师和管理者”的办学定位,以交通、信息和控制等多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为基础,以智慧交通系统设计、研发与运维为专业发展方向,培养适应国家交通科技现代化、智慧交通工程建设、智慧交通产品研发、生产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重视学生科技创新、创新创业能力的培育,每年参加国家级、省部级各类赛事四十余人次,近年来获得“挑战杯”、“创青春”、“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全国高校智能交通创新与创业大赛”、“山东省大学生机电设计大赛”等比赛的奖项近百次,同时学生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专利、软件登记40余项。
三、升学就业
智慧交通系近3年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包括山东高速集团、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大华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连云港杰瑞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交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建八局、中建四局、中铁二十四局、中建交通铁路分公司、中交路桥建设有限公司等智能交通企业和地铁运营企业。智慧交通系学生考研前景广阔,考研率近年来均为20%以上,学子主要考取长安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兰州交通大学、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院校的硕士研究生。
四、师资力量
智慧交通系资力量雄厚,科研实力强。现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讲师8人。学历分布上,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4人,占比87%。聘有美国辛辛那提大学、东南大学等教授3人;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1人、山东省交通与物流协会副会长1人;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纵横向课题经费逾千万元;出版专著3部,教材3部,建有省级一流课程2门。
五、教学科研条件
智慧交通系牵头申请并获批了“山东省智慧交通重点实验室(筹)”、“智能交通协同创新中心”和“山东省高速公路全寿命周期大数据分析与安全保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拥有交通控制实验室、交通检测技术实验室、交通信息实验室、交通仿真技术实验室4个专业实验室,实验室总面积达700平方米,相关仪器设备约200台套,设备总值约600万元。与山东高速信息集团、齐鲁交通信息发展集团、海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易华录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船重工连云港杰瑞电子有限公司、银江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公共交通总公司、山东省公安厅交通警察总队、济南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等联合建立十余个校外产学研基地,可充分满足实践教学、科研创新、学生就业的需求。
建系十余年来,秉承“教学第一,学研并举;以‘智’为纲,以‘能’为领”教学和科研理念,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智能交通行业人才。